永平县杉阳镇党建引领助推乡村公岗四化

永平县杉阳镇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与特殊群体就业增收和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在开发、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多措并举,最大程度促进公益性岗位发挥作用,进一步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一个引领”把好方向关

推进资源要素集约化

以“党建引领促就业,公益岗位助振兴”为主题,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保障民生的有效抓手,确保特殊群体得到兜底安置,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以“脱贫不忘感党恩,公益岗位显担当”的理念激发内生动力,引领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推动价值观念的变革,通过“党建+”模式,促特殊群体就业、促人居环境提升、促基层末梢治理、促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杉阳镇在聘在岗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人,其中,保洁员人、公路养护员2人、公益林管护员6人、护林员37人、生态护林员6人、巡山护林员13人。

遵循“两个原则”把好开发关

确保岗位设置精准化

科学合理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增强群众增收稳定性和长效性。因需设岗,确保有活干。坚持“按需设岗、科学开发、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原则,结合杉阳镇国土面积大,农村人口占比大,爱护环境意识不够,保洁压力大的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岗位,负责全镇公里村组道路、66条河流(沟渠)的保洁清理,以及活动场所管护保洁、集贸市场、公共厕所管护保洁等公共设施德管护、保洁等,防止岗位开发盲目化、随意性、福利化倾向。因岗定人,确保干好活。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聚焦“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等问题,根据岗位需求,尽量在本村或附近地区就近就地合理安置,把最符合条件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确保人岗相适,增强“三类人员”收入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锚定“三个目标”把好使用关

促进作用发挥立体化

从经济增收、社会效益、内生动力激发三个维度出发,促进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发挥最大化、立体化。促特殊群体增收。通过就近就地就便上岗,解决部分“因知识、因技能、因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外出务工”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稳固脱贫成效;促镇域环境提升。在各块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常态化保洁、区域化保洁,以点带面,以面促全,大幅度提升镇域人居环境;促内生动力激发。树立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价值导向,逐步培养岗位人员自主就业意识,转变“等靠要”懒惰思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培养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练就增收致富的硬本领。

严守“四大环节”把好运行关

推动人员管理规范化

严格管理机制和流程,切实加强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责任到岗。根据地域情况、岗位特点等,明确聘用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和所需承担的责任义务、划定管理的区域、需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时间要求等,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培训上岗。由社保中心牵头负责,对聘用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措施、工作形象等方面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各村常态化组织学习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精神,并对工作纪律、岗位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人员上岗有职责、有技能、有效果。制度管岗。参照《永平县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管理办法(试行)》,镇级制定并下发《杉阳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管理办法(试行)》,村级结合实际制定各村管理办法。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镇人民政府负责队伍管理,明确由镇社保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村“两委”负责对安置人员的工作安排、考勤考核等日常管理,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岗位管理健康运行;动态调岗。以村为单位,定期分析研判公益性岗位人员家庭收入情况、健康情况等,对身体不适、准备外出务工人员等进行分析研判。按照公益性岗位人员提出申请、村级分析研究、镇县审核审定的流程,严格对照选聘条件对岗位人员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精准度,确保人岗匹配、人岗相宜。

通讯员王倩

编辑:杜香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1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