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好老师带出好医生

山峦叠嶂、河川纵横的云南省永平县,常年驻扎着一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为这支队伍的到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医院为重点、以县乡村三级医疗联动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立体化健康扶贫体系,让永平县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有专家”。

这支队伍来自复旦大学。自年以来,复旦大学通过支援设备、医疗队派驻、专家带教、岗位培训、会诊义诊、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对永平进行定点扶贫,复旦大学先后选派了8批41人次医疗队常驻永平,接待门急诊病人近人次,建立了5个专家工作站,激活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这是对我的精神激励,我把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医院内一科医生田大全,珍藏着一件来自医院的白大褂。

“原先,我们不敢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去。现在我们很有自信,让他们在永平看就行了。”田大全很自豪。他前去“拜师”医院神经内科,在全国名列前茅,在那里,他学会了诊断许多常见却难以分辨的疾病。

“缘分”开始于年。在教育部首批高校扶贫名单中,永平县成了复旦大学的定点扶贫对象。这个九成以上都是山区的地方,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户、人,分别占贫困人口的25.42%和26.98%。

针对永平县乡村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匮乏的难题,复旦大学以实施乡村医生远程培训“全覆盖”项目为核心,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精心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永平县乡村医生诊疗水平,县域内患者就诊率上升至90.4%,转诊率下降到9.6%,让“小病不出村”有了可能。

一张薄薄的病理切片,往往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永平县病理检查领域几乎是空白,病理医生的培养又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怎么办?经过综合考虑,复旦大学决定开启“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

年4月,医院搭建起“云病理”诊断平台,“复旦金山—云南永平病理远程诊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几百张病理切片被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医院,通过网络直达上海。病医院专家,几个小时后就能反馈回来报告。如果病理切片十分疑难,复旦病理中心还会组织全国一流专家进行再会诊。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有一个专项基金“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定点支持云南省的“心·肝宝贝”公益救助项目。项目以永平县为试点,逐步覆盖云南省,为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先心病和肝病患者提供精准医疗救助,目前已救治先心病患儿和肝病患者41例。

“云南当地的医疗设备并不比上海差,他们缺的是专家和技术。我们派出一流团队,同时远程指导,确保当地患者得到救治之时,当地医生也能跟着学先进技术。”医院院长樊嘉说。为此,“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制定了“先学、后教、再做”这一循序渐进的帮扶模式。通过院士远程会诊、指导公益手术,专家团队手把手带教这一形式,“心·肝宝贝”公益救助项目有望实现“授人以渔”,让当地医生有能力独立开展一定难度的手术。

大医治未病。在永平县,复旦大学建设起“体检—医疗”一体化基层健康平台,开发了“乡村体检平台”,对接云南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在永平县博南镇14个村试点推行,共有人次参与集中体检。此外,还协调社会资源为14个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为余名群众提供健康体检服务。

《人民日报》(年02月21日12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3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