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千年古县铅山故治永平镇温州古道

铅山故治永平镇

姜竺卿

永平镇位于江西铅山县城河口镇东南13公里的铅山河畔,有宁上高速G、国道G公路(原称省道汪乌线)、横南铁路通过。年12月,原五铜乡和陈家寨乡并入永平镇,所以今天永平镇的幅员和人口都大于河口镇及石塘镇,是铅山县东部的经济中心,铅山县副中心城镇。永平是一个千年古镇,还是重要的铜矿产区和铜金属粗炼基地。年入选全国重点名镇。

▼永平镇区全貌

上饶市有两个“永平”不能混淆,永平监和永平镇,两地直线距离公里。饶州永平监是我国唐宋时代最大的铸钱造币机构和场所,在饶州城东门外四里,即今江西上饶市鄱阳县县城解放街上首的郭西庙巷对面;铅山县永平镇是南唐保大十一年()始建铅山县的县城,年7月县政府迁驻河口镇,所以永平镇为“铅山故治”,有年的县城历史,也是永平监铸钱的最重要铜矿产地。永平镇始建于唐代乾元元年(),先于铅山县建制,当地人说“先有儿子,后有父亲”。

唐代乾元初年(年)始置饶州永平监,每年铸钱7千贯(一贯一千枚),到南唐时达6万贯,北宋初期太平兴国八年()达30万贯,至北宋熙宁十年()更高达岁铸61.5万贯,成为全国最大的造币中心。永平监的铸钱原料主要来自铅山场(今永平铜矿)和德兴场(今德兴铜矿),“场”是古代矿山的称谓。两场所采矿石粗炼成原铜,再运往永平监精炼,铸造铜钱。永平监之所以成为全国铸币中心,得益于发明胆水炼铜法和精湛的铸钱工艺,所铸铜钱“周郭精妙”,质量上乘,而且产量全国第一。宋代,永平监的技术工匠分赴全国各地指导炼铜和铸钱。北宋至道年间(~),从饶州永平监分设出安徽池州的永丰监、福建建州的丰国监、九江江州的广宁监。咸平三年(),饶、池、建、江四监岁铸铜钱共万贯。这四个铸造钱币的基地以永平监为首,全国铸钱的技术指标,是以永平监为标准的。

永平镇区西南2公里处就是永平铜矿,是一个露天矿场。永平铜矿始采于西汉元鼎二年(前),晋初泰始年间(~)得以扩采。唐乾元元年()朝廷建置永平镇时,并设信州永平铸钱院,负责就地取材监铸钱币。《宋文献通考》记载:“产铜之地,莫盛于东南,计五十余处,规模最大者,为铅山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圣三年(),信州铅山场岁额38万斤。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北宋后期,铅山场(今永平铜矿)铜产量在全国三大铜场中仅次于广东韶州的岑山场和湖南潭州的永兴场。到了南宋乾道二年(),铅山场产铜96.34万斤,占全国总产量的37%,超过了岑山场和永兴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铜金属产地。从西汉元鼎二年至明代末年的年间,铅山场一代又一代数以万计的场兵坑丁,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采炼出难以数计的铜金属,实为世间所罕见。

▼远方是矿区,近处为永平镇区。

目前,江西省是全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和冶炼基地,由国有“江西铜业公司”执掌经营采矿、选矿、熔炼、精炼等,是中国最大的铜业公司。其矿山主要有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等六家矿区,粗炼所产铜精矿粉主要送往贵溪冶炼厂进行精炼。铁矿石含量为25%,铜矿石含量仅1%,所以铜的冶炼一定要先在矿产地粗炼,然后运至消费地进行精炼。因而永平铜矿既是矿区,又是炼铜基地。江西铜业公司下属的重点矿区——永平铜矿于年10月建成投产,矿区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职工多人,为中国第二大露天铜矿。永平铜矿是华南上石炭统中规模最大的似层状铜硫矿床,由6个矿带组成,近南北走向,矿体以矽卡岩和硅质岩中产出为特征。现阶段永平铜矿部分转入坑采。如果您游览永平铜矿,可以感受和领略历史悠久与现代辉煌的华夏铜文化。

▼图为年永平铜矿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万吨级产能铜矿山。

▼这是永平铜矿露天采坑。偌大的采坑,边坡整洁稳定,坑底无积水,我们不得不赞叹永平铜矿在绿色开发理念上的践行。

▼永平铜矿的闪速炼铜系统

永平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您有机会游览永平古镇,不得不去的是大义桥、保本坊、西门村三地。

大义桥位于永平古镇北门的铅山河上,俗称北门桥,是一座九墩八孔半圆石拱桥,墩高10.5米,桥长米,面宽6.5米。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原为木桥,名“思政桥”。南宋乾道八年()被大水冲毁,重修更名为“万安桥”。南宋绍熙三年()再次水毁重修,因鹅湖峰顶的慈济寺高僧大义禅师集资兴建,方得名“大义桥”。后又屡坍屡修。清乾隆六年()桥毁于火,重建时以石易木,建为石拱桥。清同治七年()复圮于水灾,知县陶廷菽主持重修,修成现在看到的样子。该桥全部为麻石(花岗岩)结构,船形桥墩,条石铺面,巨石砌栏,造型古朴雄浑,结构坚实。历史上该桥是闽北入赣的古驿道必经之途,每天人流熙攘,独轮车嘎吱抢行。解放前赣闽公路从该桥通过,至七十年代一直通行各式机动车辆,今天只允许通行摩托车及行人。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结实的大义古桥雄姿

▼条石桥面和巨石护栏

▼古桥正中有一座观音亭,原为两层八角,现为重檐盔顶的四角方亭,亭高5米,上方悬有木匾“大义桥”三字,亭子两侧有条石凳座。亭内书有“辛未年重建”,应该是年重建。

▼大义桥东侧迎水面做成鸟头形的船状桥墩,以便分水。你仔细看,长形桥墩的尖角鸟头不是与桥身垂直,而是与水流方向一致,可最大限度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可见古代工匠心思缜密,令人拍案叫绝。

永平镇是铅山故治,当然建有城墙。明初洪武元年(8)修筑城垣,周四里七十二步,高二丈,宽四丈,为当时广信府修建城墙最早的县城之一。如今大义桥西侧河边遗留一段古城墙,登临其上,可以远眺铅山河胜景和镇貌,是拍摄大义古桥的最佳摄影点。

▼明代古城墙

▼古镇东门还有一座古廊桥

▼永平老城遗留下来的古街和古建筑甚少,更没有豪宅大院。下图是正对大义桥的永平老街的老房子。

▼永平老街的老馆店

铅山河永平段属中游尾,下游头。历史上一直水势旺盛,能通航20吨级的船只,历来是运输茶、纸等商品的重要航道。如今已失去航运能力,一年中大多时间河水断流,河床裸露。究其原因,上饶纸媒说是“泥沙沉积,河床淤高”。瞎说!您瞧瞧,河床基岩裸露,村姑们在河中央洗涤衣裳,怎可能是河床淤高?其实,真正原因是解放后中上游各地修建了一大批水库、山塘和潜坝,截断了水源,造成断流;而遇汛期雨日,各水库同时开闸放水,导致永平段河水汹涌上涨,浊浪排空。这样极大的径流季节变化报废了永平段河流的利用价值,令人痛心!

▼永平段河道现状。远方是永平古镇东北面高耸的鹅湖山,如今建设为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翻过该山就是著名的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

▼河水断流,河床基岩裸露,村姑们在河中央洗涤衣服。

▼遇汛期雨日,河水汹涌,浊浪排空。

年6月开始,永平镇政府对穿镇而过的铅山河长7.5公里的河道进行整治,称为“一河两岸防洪工程”,工期二年。当地群众拍手叫好,不仅河道得到了疏浚治理,汛期防洪有了保障,而且滨江路拓宽了,两岸的环境卫生也告别了脏乱差。

▼图为河道防洪工程现场,目前仍未竣工验收。

永平有一个很著名的古迹“报本坊”,位于镇区幸福路申家巷口。报本坊是一座四柱亭形坊,面积36平方米,单檐挑角,歇山顶,三面敞开,一面筑有墙壁,嵌有两方碑刻,一方为辛弃疾题诗“赠申孝子世宁”石碑,另一方是明代县令笪继良的“白菜碑”。这座“一坊两古迹,千古竞传颂”的保本坊,堪称奇迹,现为江西省文保单位。南宋绍兴六年(1),叛将潘逵兵袭永平,一伙兵丁冲进申家抢夺财物,年未弱冠的申世宁以身体挡刀救父,替父受死。后来知县陈映在于此建“报本坊”,颂扬申世宁孝德嘉行。朱熹闻讯后,亲书“报本坊”题额。另有辛弃疾欣然赋诗一首,刻石立碑。

▼保本坊外貌

▼宋代大儒朱熹亲书“报本坊”题额

▼坊墙上嵌着两方石碑

▼辛弃疾题诗“赠申孝子世宁”石碑,这是年重刻的简体字石碑。

白菜碑,高厘米,宽74厘米,上刻白菜一棵,碑的上方刻有笪继良两句题词。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借口辽东战事吃紧,前后三次加派“辽饷”。当时铅山县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两万,竟被加派“辽饷”三万两白银,民不聊生。万历四十四年()夏末秋初,江苏句容人笪继良就任铅山县令,即励精图治,力改弊政,体恤民情,鼓励农耕,广设药铺,使铅山人民得以温饱。三年后,笪继良亲绘大白菜一棵,上题“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并将书画镌刻在青石碑上,立于衙前,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僚属要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在任六年后,38岁的笪继良升任虔州牧,离任告别时,家家户户焚香燃竹,男女老少洒泪相送,并在城北彭溪桥头兴建“笪公祠”,将白菜碑和笪公塑像供奉于祠堂内。笪公祠圮后,该碑移至晏公庙;晏公庙毁后,又移至保本坊内。现今坊内的碑刻为仿制品,原碑存铅山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笪继良的白菜碑与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的“今日无税碑”一样,几百年来感动和教育了无数人。年,马寅初教授因提出“杀孔祥熙以谢国人”而被囚禁于铅山鹅湖书院。其间,马先生曾数度前往永平镇,瞻仰白菜碑,叹息道:“若国之官员皆笪县令境界,何愁国家无望?”

▼白菜碑上方的笪继良题词,意为当官者一定要知菜味,老百姓绝不能脸有菜色。

▼白菜碑下方的白菜画像

永平古镇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文昌阁,又名魁星阁。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清乾隆八年()知县郑之桥捐资重修,是为祭祀文运诸神,保一方文风昌盛,也是当地文人雅士聚会场所。如今见到的是清嘉庆廿四年()的重修建筑,坐北朝南,二层三间,抬梁式架构,歇山顶,设有回廊,占地.61平方米,建筑面积.51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平文昌阁,又名魁星阁

铅山有“隔河二宰相,十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说的是刘辉、赵士礽、蒋土铨三人。

刘辉(~),生于铅山沽溪(在陈坊乡),后迁居永平梅溪(今安洲村,在永平镇北)。北宋嘉祐四年()刘辉金殿夺魁,高中状元。如今梅溪第老宅还在,梅溪清风峡(刘辉青年时读书处)及梅溪八景仍可供人欣赏。

赵士礽,生于北宋元祐年间,铅山永平人。大观元年()进士,名列第一,授从仕郎。他的八个儿子连登进士第,人称“一门九进士”。永平赵氏家族,从南宋绍兴廿四年(4)至宝祐四年()的一百年间,祖孙四代共出进士13人,平均七年半就出一名进士,这显示了南宋一朝永平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赵家在永平建有藏书楼,绍兴年间藏书4.3万卷,经史子集,门类齐全,并设席位供读者阅览。据传,这是中国最早的私人图书馆之一。

蒋士铨,(~1),永平西门人,清乾隆廿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清代戏曲家,被梁启超誉为“中国诗曲之最豪者”。今中学语文课本录有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永平镇西门石盘渡有一座多年的老宅,保存完好,是蒋士铨故居。蒋仕铨墓葬在永平镇南的文家桥村,与辛弃疾墓很近。蒋士铨墓为江西省文保单位。

▼蒋士铨故居

▼蒋士铨墓

铅山,是辛弃疾人生的归宿地。南宋绍定六年(),朝廷立金字碑于铅山驿道,碑刻“稼轩先生神道”。辛弃疾墓在永平镇南的卢家村阳原山,墓前华表楹联为郭沫若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墓。容我三拜。

▼修葺后的辛弃疾墓

走进永平镇西门村,仿佛置身于文化生态优美的园林中。

西门村北面石盘渡是古代桐木江运输粮、茶、纸等货物的繁忙大码头。西门村南面是骆驼山,现已建设为骆驼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28公顷(亩)。公园内修建了长7.5公里鹅卵石游步道、清园、牌坊、雕塑、永福寺、玉虚观、农耕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展示馆、影视明星陈红祖居,以及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下的名篇佳句题刻等。

农耕文化展览馆位于西门村大义陈宅内,总面积余平方米,这里有清代戏曲家蒋士铨的故居。

清园,是以“孝”和“廉”为主线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占地4.9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崭新的建筑采用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风格。园内建有白菜碑、报本坊、群贤堂、莲花池等,有汉白玉的白菜雕像和一组纯铜打造的辛弃疾、笪继良、蒋士铨等名人塑像。该园于年6月建成。

▼永平西门新农村新风貌

▼骆驼山公园的牌坊和鹅卵石游步道

▼骆驼山公园内新建的“清园”。

▼清园内新建的保本坊

“铅山三宝”中的《河口的茶》、《石塘的纸》、《永平的铜》三篇已完,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