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永平县以“山水宜居地、丝路森林城”为目标,按照“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总体要求,实施老城区提升改造、新城区强基拓展、古村落保护开发,全面实施“美丽县城”建设,使永平县城逐步成为发展特色突出、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和谐美观、功能设施齐备、公共服务完善、管理井然有序、人居环境良好、民族文化传承的“美丽县城”。
坚持“四强化”,创建措施有力
强化组织保障。组建“1+1”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落实机构,领导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指挥中心由县长任组长,指挥中心下设1个办公室、4个专项工作组、4个片区指挥部,4个片区指挥部指挥长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统战部长担任。
强化项目谋划。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围绕“三大发展定位”“八化”建设思路,委托云南省设计院集团编制《永平县“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和《永平县“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建设内容项目化”的要求,可研内规划建设项目88个,概算总投资25.15亿元。
强化资金筹措。多措并举筹资金,通过上级补助、地方配套、部门整合、融资贷款等多种渠道,以土地出让、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政策支持和EPC、PPP建设模式等撬动各方面资金,全力保障“美丽县城”建设。在千方百计保用地的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周边环境,实现县城土地增值。
强化宣传动员。累计完成征地亩、拆迁安置协议签订户、宗地安置抽签认定户,实现征地拆迁“零上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捐赠的株绿化树木用于项目建设,在“年云南省‘美丽县城’网络投票评选活动”中,在全省40个创建重点县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实现“四聚焦”,创建成效显著
聚焦“干净”夯实城市基础。建成公厕39座,旱厕全面消除。县城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对县城综合集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科学布局夜市经济。县城11个老旧小区改造及年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县城主要干道、主题街区及标志性楼宇亮化照明设施达%。年1月至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县城建成区无黑臭水体。
聚焦“宜居”加强城市功能。县城建成58条道路,县城与车站、高速路口等综合交通之间实现“无缝接驳”和“零换乘”。完成供水管网建设68.83公里。建有4G通讯铁塔座,设置4G基站个,建成并开通5G宏基站24个。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建成3医院、2所高中、永平县中心敬老院。县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已达到文化和旅游部等级评估三级标准。永平县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九批省级园林县城。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美丽家居庭院”创建活动。
聚焦“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完成县城11条街道、4个重要节点建筑风貌提升。建成永平曲硐历史文化体验街区、永平黄焖鸡美食街区、永平核桃产业街区3个主题街区。曲硐村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年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已划定历史建筑8处,州级文保单位1个,县级文保单位3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高度重视入城口打造,在县城南入口、东入口等节点建成4座标志性城市建筑小品。
聚焦“智慧”补齐城市短板。3家年营业额万元以上的超市均实现线上购物、线下送货功能,搭建1家网约车平台,完成曲硐美食街停车场、核桃坊停车场、老街客运站停车场和公厕的智慧化改造,在年竣工验收的万利豪庭小区配建无人快递柜、无人便利店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县城3医院全部支持线上预约、线上挂号、线上缴费。有农特产品企业32家,农特产品单品数量个,全部实现线上销售;县内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6家企业实现“上云”。
总结“三亮点”,创建工作特色鲜明
“七大机制”解决难点问题。实行问题超前收集机制、问题和方案“双上报”机制、困难问题销号管理机制、实行现场办公推动机制、领导组会议决策机制、工作动态通报机制、跟踪问效机制,解决难点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五大专项行动”促达标创建。一是开展达标创建补短板专项行动,补齐短板、优化功能、强化治理,提升品质。二是开展项目提质提速专项行动,对在建项目实行“分层分类分时”推进。三是开展城区“脏、乱、差”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大规模、高强度、常态化综合整治。四是开展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行动,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形象更加靓丽。五是按照建管分离原则,开展市政设施维护专项行动,达到城市市政设施功能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目标。
“四合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市场化运营”城市管理体系,采取“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的方式,启动“四合一”市场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有资质的一家企业对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车辆规范停放及收费、市政设施维护统一运营管理,努力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文/图中共永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苏宇箫)
年第12期《社会主义论坛》“彩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