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永平县以“旅游扶贫”、“乡村振兴”为契机,紧扣打造“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立足南方丝绸之路建设区位和乡村资源优势,持续打造六张旅游品牌名片,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县域文旅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造“丝路森林”品牌。一是依托宝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曲硐历史人文优势,在建成宝台山旅游区和曲硐文化旅游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基础之上抓好景区品质提升工作,加快启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和项目,启动“离天空最近的茶园”大坪坦景区和“梦里原乡”十字口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扶贫”为契机,打造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彰显文化气质的花桥村、大坪坦村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杨柳村1个州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三是与中旅投资云南有限公司签订景区项目合作协议,以托管的形式将曲硐和宝台山2个AAA级景区交由中旅集团管理运营,在景区管理提升、推介引流、综合开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宣传永平、推介永平,全面助力永平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打造“生态观光”品牌。一是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游。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绿色创新发展,开发打造了“茶在山中养、山因茶而美、民由茶而富”的大坪坦村生态茶之旅、素有“枇杷之乡”称号的杨柳树村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枇杷一日游”、普渡十字口村特色旅游“梦里原乡”意境游、“愉悦龙门捉稻花鱼”等特色乡村旅游,推动生态茶、枇杷等产业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二是发展徒步、自驾旅游线路。规划发展了博南古道、宝台山天然氧吧、大坪坦生态茶园徒步旅游线路和三条精品自驾游线路,对路面改质提升,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打造“千古博南”品牌。一是积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借助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汉彩故居发掘文物内涵,打造特色民宿;围绕博南古道这一永平文脉,切实推进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落实,茶马古道——永平县万马归槽段保护展示项目已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充分挖掘老粮仓和滇缅公路等一批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打造“滇西粮仓”文化品牌和“血肉滇缅路”展示项目。二是完善博物馆规范建设。依托博南县衙旧址文物建筑,建成博南古道博物馆,并通过近三年的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观光游客、学者专家提供文化活动平台和优质接待服务,聘请专职讲解员2名,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并将博南古道博物馆建设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梅花精神论坛、“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春节非遗展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打造“味道永平”品牌。一是打造曲硐文化旅游区“美食街”。设计《永平名菜谱》,评选“永平十大名菜”,开展“乡厨培训”,培育“名师、名厨、名店”。年第六届博南文化节期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永平县“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称号。二是组织名特优商品展销。积极组织鼎峰龙竹酒业、阿庆嫂商品、红喻核桃产业、博南山茶业、阿巧孃清真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大理好礼”旅游商品展售、三月街旅游商品展、大理好礼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大赛等系列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打造“非遗传承”品牌。一是完善传习所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建立非遗传习所14个(含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1个)、综合传习所1个,并和传承人签订传习协议,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组织傈僳族刺绣等14个传习所集中开展传习活动10余场次,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扩大永平非遗影响力。
打造“民族文创”品牌。挖掘打造苗族舞蹈《嘎蒙卡兜》《博南苗韵》、回族舞蹈《依兹迪哈尔》《红盖头》、傈僳族广场舞蹈《窝朵得》《嘎迟哇》、彝族舞蹈《背》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培育了博南雄狮队、阿毛打歌队、哈腊哈腊拉罗把打歌队、山水美居打歌队、云舞飞扬艺术团、老体协艺术团、社区文艺队、绿趣园健身队等民族民间业余文艺队余支,文艺爱好者余人,积极组织开展送春联、书画摄影展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下乡”工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