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墙谈判旧址纪念馆
甲墙谈判旧址位于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甲墙自然村,我第一次与甲墙自然村不期而遇。
在甲墙,红色的革命气息始终弥漫在村庄的上空,走进村里,情不自禁让人屏住气息,放慢脚步,生怕惊动了先辈的安宁。
村口,一块高约一米的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左丰美亲笔题写的“松溪国共合作谈判纪念碑”(见右图)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静静地立在田野的路边。碑为年松溪县政府所立,为的是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甲墙的一次国共合作谈判。山花静静地开在路边,石碑上的红色字迹,仿佛透露出革命的红色火焰,在心里一遍遍地燃烧。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验证着革命年代无数英烈用不朽的斗争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丰收。
穿过一条短短的窄巷,便来到了“甲墙谈判旧址纪念馆”。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农家小屋,据说为清末建筑,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百来平方米。房屋正门均为木质隔板,左右两边分别挂着“甲墙谈判旧址纪念馆”和福建省老区办“革命老区遗址”的牌子。跨过门槛,便是纪念馆的正厅,房屋的正中摆放一张有些年代的木制四方桌和两把太师椅。四方桌上的马灯不知是不是那个时期留下的旧物,斑驳的痕迹和锈迹斑斑的提手,像是诉说着当年艰辛的谈判。
据松溪文史资料记载,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在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8月1日,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各红军游击队,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下,可以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1月28日,中共闽东北分局和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全权委派建松政军政委共青团建松政委员会书记游火明等三人,与国民党松溪县政府全权代表、松溪县第三区署区长张弘等三人前往花桥源尾,在甲墙保长曾世才家进行谈判。之所以选择甲墙为谈判地点,主要考虑该村是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又背靠大山,若遇敌方耍阴谋,便于撤退。谈判之日,我方还部署3个小分队在离甲墙1公里的黄屯村待命,随时接应我方代表。因准备仓促,敌情不清,我方还有意两次推迟赴谈判时间。
谈判从上午开始,双方反复提出谈判条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经过复杂曲折的斗争,直至子夜时分才达成共识,29日上午签字生效。
这就是记入地方党史的“甲墙谈判”,甲墙谈判的成功,有力促进了建松政地区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环顾老屋,那些被时光剥落的气息,总能透彻地嵌入我的心脾,依旧令人心潮澎湃。纪念馆两边木板墙上的图片和文字,也记载了当年相关的史实,印证那段峥嵘岁月。(郭义清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