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市紧抓政策机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联动、创新发展”的原则,突出电商扶贫主体培育,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在榆林大地上勇“网”直前,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穷帽、奔富路。
体系保障——
电商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是无本之木。
早在“十三五”之初,我市就印发了《关于加强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林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全市电商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同时,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分别与京东集团、市邮政公司和市联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榆林市电子商务协会。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不断加快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电商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室、产品展示、网店开设、技能培训等服务;加快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每个站点都配备电脑、网络等相关硬件设施,向周边群众提供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依托示范项目的支持,各县市区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提升县域快递物流配送能力。
据统计,五年来,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1个,建成多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个,快递乡镇覆盖率达%。
电商培训——
走出电商扶贫精准路
年,当佳县谭家坪村脱贫户刘建贵在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参加培训时,他并不懂如何利用互联网销售自家农特产品。后来经过培训,刘建贵将亲手加工制作的枣夹核桃放在网上销售,每天订单不断,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电商要有核心竞争力,就得不断加大电商培育力度,促进“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培训电商人员5.1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人次,带动贫困户应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人。其中年1—4月份,受疫情影响,通过一对一培训、线上培训等模式,共培训电商人员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人次。
此外,我市还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定边国泰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陕西青创联盟、陕西兰花花等9户企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中国网库等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各县市区,不仅带动农村人口就业,也为榆林电商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
日益浓厚的发展氛围,催生了一大批电商和相关主体。截至目前,我市各类电商平台注册的网店、微店超过1万户,有效地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网络销售——
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各类电商主体和遍布县乡村的电商服务站点不仅将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更为我市脱贫攻坚“网”聚了不竭的动力。
“米脂小米色泽金黄,黏糯爽口,营养丰富,一定要买来尝尝……”年12月2日,在榆林市扶贫产品集采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卖力吆喝,为我市的特色农产品代言。当天抖音、京东等平台销售扶贫产品24余万单,销售额达余万元。这正是我市通过网络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10多个地方线上特色馆,宣传销售本土产品,培育陕西青创联盟、定边国泰、榆林大才等本地电商企业建立区域农产品网销平台,优先收购贫困户种植养殖农产品,统一贴牌包装进行网络销售;同时指导定边、清涧、靖边、佳县、吴堡等县区建立县域公共品牌,借助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开展直播活动。
“线上”搭桥,“线下”架梁。正因为有了网络这条销售通道,榆林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销售越加火爆。仅年全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就达17.3亿元,其中农村网络销售额8.2亿元。参与直播的商品数为个,实现网络零售额万元,零售量.2万件。
记者陈静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