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曲硐样板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位于大理、保山、怒江三个州市交界,背靠巍峨雄伟的博南山,前临风光绮丽的银江河,历史文化悠久。

古时,素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博南古道穿村而过,在中华文化这一主干下,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促进。

而今,滇缅公路、国道、杭瑞高速、在建的大瑞铁路在此交汇。依托地缘优势,当地党委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抓手,聚民心,促发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曲硐样板。

村民载歌载舞。人民网李发兴摄

集思广益:“我为出行让一步”

曲硐,古时称“奇硐”,相传因城西小狮山上有一个奇异山洞而得名,后来演化为曲硐,是远近闻名的大村,人口人,居住着汉、回、白、彝、苗、傈僳等多个民族。

因历史原因,村民们建房没有统一规划,村落内小巷纵横交错,如入迷宫一般,得名“丝路迷宫”。当地老人有“走得通北京城,走不通曲硐巷”的说法,常有外地人在古镇内兜圈子,找不到出路。

虽说“丝路迷宫”名头好听,却渐渐显示出弊端:巷道狭窄,车辆多了后,互相错不开,出行不方便;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用水任意排放,有的地段味道不好闻;村里民居多建于清末及民国时期,很多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不小。

曲硐村。人民网符皓摄

如何让这颗“博南古道上的明珠”重新焕发光彩,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整合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项目资金,聚焦干净、宜居、特色等要素,对村子全方位改造。同时,引导村里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期间,为缓解巷道狭窄问题,村党总支倡议“我为出行让一步”,倡导村民建新房时主动把地基退后30公分。部分村民起初想不通,党员带头让。“党员阿超家建新房,主动向后让了2米。”村党总支书记马麟说。

党员带头下,户户从村里的共同利益出发,只要建新房,都会主动退让,村里的路慢慢变宽了些,村民们出行压力缓解不小。而今,“我为出行让一步”被写入村规民约,推动村级有效治理。

曲硐村是AAA级景区。人民网李发兴摄

数年打造,如今,曲硐村路畅、灯明、树绿、水清、房靓的宜居村寨初见雏形。年9月,村子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接待游客达万人次。

再走进村子,踏着青石板路,穿行在古色古香的街巷,房屋错落有致,伴着潺潺溪流,仿佛置身一幅和谐、古朴而又焕发生机的画卷中。

社会治理:“三根不老神经”发挥余热

曾有人到曲硐,看到村民们悠闲自在,询问马麟,他们的收入来源是啥?

“核桃。”马麟告诉对方。

“可这里没见一棵核桃树呀!”来者再问。

马麟哈哈一笑,“村里确实不产核桃,但因为交通便利,加上村里人踏实肯干,从四面八方收核桃,再通过全国各地的客商销往全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形成了滇西最大的核桃集散基地。”他说,现如今,村里有两百多家核桃经营户,每年从村里销出的核桃果、仁达五万多吨。

曲硐历史文化体验街区。人民网李发兴摄

做生意难免会有纠纷,曾有段时间,村里治理方式粗放,给客商留下“客商纠纷多、吃饭被人宰、环境卫生差”的不好印象。诚信立,市场才能兴。咋扭转这一印象,村党总支实施“总支定制度、协会推落实、能人助治理”的模式,探索多民族聚居村寨的乡村治理新途径。

这一模式下,核桃经营协会、老年人协会、妇女致富协会应运而生。因协会成员多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且成员积极发挥余热,因此被誉为曲硐村社会治理的“三根不老神经”。

在村党总支领导下,每个协会成立党支部。在重塑曲硐村的营商环境、凝聚核桃经营户上,核桃经营协会党支部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年,四川籍客商杨帆到曲硐经商,从村里20多家经营户处赊购了万元的核桃。杨帆把货发出后,却一直收不到货款。

曲硐村。人民网虎遵会摄

没钱还经营户的货款,杨帆压力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想死的心都有。”核桃经营协会得知此事后,时任协会党支部书记的马永宁出面,协商解决此事。

马永宁退休前是永平县司法局干部,威信较高,在他撮合下,经营户答应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让杨帆继续在曲硐经商,并会继续赊核桃给对方,让其放宽心,“有钱再还。”

杨帆很感动,经过3年努力,他还清了经营户的所有欠款。这件事后来成为美谈,诚信包容也成为曲硐市场共同守护的准则。

如今,杨帆已在曲硐安家,还和大伙一起干事创业,发展的劲头越来越足。

守望相助:哪怕一公斤也要捐

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

疫情初期,曲硐村党总支研究后决定,倡导村民自发向湖北人员捐赠核桃,“一斤不嫌少,一吨不嫌多。”

通知刚通过大喇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3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