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我国同时存在2个州,名字仅差1个草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自古以来重名的、多地同时重名的地名屡见不鲜。本文要讲的则是另一种情况,两地地名用的字相近,仅差了一个“草”字头,虽然两者之间直线距离近公里,但在元朝却同时为州,并且在明初洪武年间同时被降为了县,直到今天。

这两个地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藤县,以及山东省枣庄市的滕州市。

清朝道光年间的滕县舆图

滕州在年3月7日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滕州市之前,名字为滕县。虽然今天的滕县已经实现“撤县设市”成为滕州市,而广西藤县仍然为县,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广西藤县为州的历史要比山东滕州早了年。

春秋时期的滕国

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名字中的“滕”,在古汉语里用来比喻水流向上沸腾的形态,东汉许慎《说文》里就有“滕,水超涌也。”,《诗·小雅·十月之交》有“百川沸滕”的记载,只不过今天“沸滕”已改用为“沸腾”了。想来当时滕州市一带必定是一片泉水奔流、沸腾的状况,也就以“滕”为名了。

清朝滕县城图

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绣封在这里,是为“滕国”,滕国在春秋战国的诸侯攻伐争霸混战局面中一直存在了近年,历代国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对此多有记载。

元朝时的滕州

秦朝始置滕县,属薛郡,汉武帝元朔三年滕县分为公丘、蕃2县。南北朝北魏太安三年(年)撤公邱县,隋开皇六年(年)改蕃县为滕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年),于滕县置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明洪武二年(年)废除滕州为滕县,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洪武十八年改属兖州府。清朝承明制未变。

元朝时的藤州

而广西藤县,起步之时则为藤州,直到明朝才改为了县。

藤县在秦朝南海郡地、汉朝则为苍梧郡猛陵县。晋朝属永平郡。隋朝平陈朝时废永平郡置藤州,郡治永平县。隋开皇十年(公元年)改为石州,开皇十二年(年)又改名藤州,大业三年(年)又改回永平郡,管辖永平、安基、隋安、淳人,治永平县(即今天藤县)。唐武德四年(公元年)改永平郡为藤州,领永平、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宁人、淳人、猛陵、大宾、贺川、戎城等县;贞观时改永平县为镡津县,仍为藤州治所。到乾元元年(年)藤州辖镡津、感义、义昌、宁风县。

清同治年间的藤县图

明洪武二年(年)9月,镡津县省并入藤州,洪武十年(年)五月藤州降为藤县。明清藤县均属属梧州府。

民国时期绘制的藤县城图

就像上边所说的那样,在我国版图上一南一北,名字中的“滕”和“藤”仅差一个草字头的两地,虽然不是同时设为州,但却在元朝同时为州,并且在明初几乎同时被降为了县,这样的“因缘际遇”让人感叹,历史的奇妙之处也正在于此吧。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4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