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崇祯二年(年)十月到次年的正月,在皇太极绕道蒙古围攻北京城的过程中,明朝京师周边不仅损失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还被后金军队攻占了四座城池,这四个城分别是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都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崇祯三年(年)正月,皇太极大军撤回沈阳时,他并没有放弃永平等四城,而是留下了军队把守,企图把此四城当做日后再次南下的战略基地。明朝当然不能忍受后金军队在自己眼皮底下长期驻守,皇太极大军撤走没多久,缓过劲儿来的明军就开始准备反攻,收复永平四城。
永平古城这四个地方太关键了,如果不收复,崇祯皇帝在京城睡觉都睡不踏实。之前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在广渠门外击退了皇太极,如今袁崇焕不在了,但收复失地还是得依靠关宁军,因为明朝的其他部队都难以与后金军抗衡。
带队收复永平四城的是袁崇焕的手下大将祖大寿和山西总兵马世龙等人。后金这边本来留守四城的是贝勒阿巴泰和齐尔哈朗,后来又派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和贝勒硕讬带了五千兵马前来换防,将阿巴泰等人调回了沈阳。
崇祯三年(年)五月,明军集结了数万人马,首先围攻滦州,并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墙。阿敏得知滦州告急,他一边向滦州派出援军,一边收缩兵力,将迁安的守军撤回了永平。但是他给滦州派的援军太少,只有几百人,这些援军还没到滦州就被明军在半路给消灭了。
祖大寿画像此时滦州守军已经坚持不住了。明军用大炮轰倒了城墙,大军蜂拥入城。后金守将纳穆泰力战不支,率众突围而走,路上又遇明军围追堵截,损失惨重。阿敏在永平被明军的攻势吓得够呛,他感觉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永平也难以立足。
三十六计走为上,还没等明军进攻永平,阿敏就下令全线撤退,弃城而走。遵化的后金守军一看主帅跑了,也赶紧弃城而逃,至此永平四城明军没费多大劲儿就全部收复了。
有的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后金军队的战斗力一向强于明军,为何骁勇善战的八旗兵这次突然变得不堪一击了呢?我想大概主要有三个原因。
阿敏剧照首先,明军选择的进攻时机比较好。明军发起永平四城收复战时,后金军队刚刚完成换防,立足未稳,军心未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二,明军主力是祖大寿带领的战斗力比较强的关宁军,并且兵力远远大于后金守军,再加上有红衣大炮的配合,实力对比占优;
第三,永平四城位于明朝腹地,离后金都城沈阳较远,且中间有长城相隔,孤悬敌后,战事发生时难以快速增援。而对明军来说,则相当于主场作战,后勤补给支援都比较方便,士气远远高于对手。
永平四城收复后,暂时解除了后金对明朝京畿地区的威胁,双方较量的主战场重回山海关和辽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