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党建引领树品牌担当实干促发展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 通讯员 杨应琴马海云

近年来,永平县始终坚持在队伍建设、人才引育、精准服务、作用发挥等方面下功夫,聚焦激干劲、提能力、转作风、促担当,创新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系列措施,以党建引领,着力锻造一支担当实干的高质量队伍。

创新出台干部激励管理机制,以“能上能下”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今年以来,永平县结合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整治消极懈怠”为重点,制定《永平县关于激发干部干事热情激励担当作为十条措施》,以一线选拔任用、跟踪分类考核、落实“能下”措施、强化督促问效、关心关爱干部、全面容错纠错等为抓手,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将干部“能下”系列措施谋在先、做在前,探索出台的《永平县常态化推动干部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成为动真碰硬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重要标尺,紧盯干部作风存在的“十种问题”、对照“六种类型干部”“六小问题”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对不胜任、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进行调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年内调整不适应工作岗位干部7名,以“下”的压力激发“上”的动力。为有效破解职级公务员坐等晋升、“二线”心态等现状,制定出台《永平县职级公务员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激励干部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岗位等一线建功立业,让“能为者有劲头、干成者有奔头”,开展职级晋升13批次,晋升人次。以选调生为主体实施“博南青苗”年轻干部培养行动,按照年轻干部培养要“急”更要“稳”的思路,县委书记定期召开优秀年轻干部“引路护航会”,分批将“青苗”选派到项目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线压担墩苗、历练提能。截至目前,全县有35岁左右的正科级干部31名,30岁左右的副科级干部61名,13名选调生走上领导岗位。

充分发挥“复旦·永平”校地合作优势,以对口帮扶积蓄人才动能。永平县依托复旦大学品牌优势和优质资源,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新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成立校地合作“招才引智”服务团,建立“复旦·永平”人才帮扶机制,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助力学生成长”“医生培养计划”“医院帮扶计划”等行动,通过专家建站、临床教学、挂职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为永平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复旦大学派出10名优秀干部到永平挂职,接收永平名医护人员、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挂职进修,累计专题培训党政领导干部12期余人,让永平县广大干部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13批66医院坐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项,新建特色专科9个,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9个援建专家工作站落地永平,支持当地企业申报1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沪滇携手”助力永平社会事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持续打响老干部“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以示范创建推动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永平县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深化拓展“支部+非遗传承”“支部+助学助教”等示范支部的经验做法,以“银发辉映志愿红”助力“绿美永平”建设,年内,永平县博南镇老街老干党支部夕阳余晖志愿服务队被推荐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拟命名为“最美银发志愿服务团队”。积极探索“社区—机构—居家一体化的复合式养老”模式,制定出台《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方案》,投入26万元为多名老干部每人定制一份老年报,开设“老年幸福食堂”,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收费实行备案制,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给予不同优惠,打通服务老干部“最后一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6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