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农网1月25日,腊月二十三,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李子树村干海子村民小组杨继东拿起床头的台历,在勾红的日期上添上一条横杆。今天是个大日子,他要到30公里外的龙门烟站参加年优秀烟农颁奖仪式。早晨7点,天灰蒙蒙的。连日的冬雨,冷得让人直打哆嗦。从家到烟站的山路骑摩托要一个半小时,颁奖是件大事,他得早点出发,不能迟到。“继东哥,去烟站吗?等天晴了你来帮我们看看冬闲地块翻犁合不合规范。”迎面而来同村村民苏建国放慢了速度,扭头喊道。“好的,好的,等我今晚回来,先召集大家开个火塘会,讲讲要领。”杨继东说完,便扬长而去。因为种烟经验丰富、技术好、热心肠,大家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烟草百度”。生手到熟手算起来,这已是杨继东和烤烟打交道的第二十八个年头。早些年,为了能供上弟弟妹妹上学,初中刚毕业的杨继东便主动辍学回家务农。李子树村是永平县典型的山村,90%的耕地类型都是山地。“陡坡要靠牛耕,3个人牵牛、扶犁、锄草,10亩烤烟地得花费4-5天的功夫。最怕的就是移栽时遇到干旱,架上牛车拉水下山到箐沟里拉水,再肩挑背驮把水送到烤烟地……”对于以前传统的种植方式,杨继东印象深刻。“刚开始觉得种烟没什么好学的,毕竟从小就看父亲干,可是到真正种起来,每一个环节都有大学问。”杨继东介绍说,当时为了改变他的轻视态度,父亲让他先试着打理一亩烤烟,可经历了大规模补苗后他向父亲妥协了。从此他天天跟在父亲身后,锄草培土、防治虫害,时常泡在烤烟地里,遇到不懂的病害就采下叶片下山请教。到了成熟采烤,凌晨三四点起床,运送烟包、编烟上架、烧火守窑,没日没夜地看护着烤房里的成果,生怕一不小心影响一年的收成。终于熬到烘烤完,牛车拉上一家人初分好的烟叶,在热闹拥挤的烟站等个两三天才交售完毕。一年的辛劳换回了多元钱,这笔收入远远超出了父亲的预期。但让杨继东最高兴的却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他熟练掌握了种植烤烟的流程和不少好技巧,成了种烟的好把式。从熟手到能手光有经验可不行,烤烟种植是一项“讲究”活,不仅要能吃苦,还必须要有技术。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后,杨继东越干越有劲,为方便管理、统一种植,他索性和同村村民换起了土地,将15亩烤烟连成片,成了村里流转土地连片种烟的第一人。从冬耕深翻、育苗播种、起垄施肥、适时移栽,到大田管理、采收烘烤、专分散收,依靠在烤烟地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杨继东种烟技术突飞猛进,什么节气烟叶该怎么管理,他心里很有谱。靠着这股敢于尝试又精于管理的劲,杨继东迅速成长为村里种烟的“新兴力量”。慢慢地,杨继东一家凭借这踏实勤奋盖起了新楼,还添置了时兴的微型面包车。杨继东的致富经历也带动起了村里的其他村民,大家开始喜欢有事无事聚在杨继东家的院坝里交流起种烟心得。为了帮助大家获得更多收益,杨继东也是倾囊相授。由于村里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多,当时很多烟农普遍对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预约化交售等概念不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烟农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他一有时间,就细细揣摩,将烟叶种植技术中比较拗口的术语变成当地烟农易于接受的口语,他传授的实用技术让烟农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从能手到高手年,43岁的杨继东被烟站聘为了李子树村种烟联络员,在面积落实时,他只给自己报了20亩烤烟的种植计划。“我们两辈人都离不了这棵烟,现在日子才好起来,村里还有很多务工返乡的新烟农等着我带,我得把更多的精力留给大家,把这20亩烤烟种好烤好也是一样的。”杨继东安慰着“心有不甘”的妻子。“继东哥板扎得很,种烟跟着他准没错,问啥都知道,说啥都在理,你看看,烘烤期间他一个人跑20多座烤房,帮着大家伙出谋划策、查验把关,光是这一点我就服他。”同村的“90后”烟农胡永朱笃定地对我们说。来不及休息,杨继东从烟站回到家就办起了火塘会。听完眼前这个90后新生代烟农的“表白”,他笑意盈盈到:“凡事都有因果,大家看我烤烟收成好,其中有个原因就是今年烟田追肥期间,结合天气情况和烟株长势我追施了水溶性钾肥,效果非常好。用后的烟叶发育快、病害轻,烘烤期烟叶柔软、上等烟比例高,大家明年可以试试。还有就是……”说起种烟的经验,杨继东如数家珍。凭着对烟叶生产的满腔热忱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年杨继东家的烤烟再次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龙门乡烟叶生产的光荣榜。“继东哥,明年打算争第几?你怕又是轻松拿第一了!”“有什么金点子、小妙招可不能悄悄藏着哟。”传阅着烟站颁发的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可不能放松!现在种烟不光使力还要懂脑力,今年从面积落实到预约交售都要实现‘一部手机种好烟’全程通,我还要加紧学习步伐,否则一不留神就被你们这些小年轻给超过了。”虽受到了表彰,杨继东却表现出少有的“紧迫感”。杨继东说,他要花更多心思在种出优质好烟上,争取明年再拿一个“第一”。(杨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