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村美丽乡村的蝶变

记者走基层一线看变化

“脚底有泥,振兴有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系列报道

近年来,永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南镇和花桥村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围绕博南古道的开发和保护,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助推本村经济发展和实施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实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实现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互促互进。立足优势抓保护。以永平县境内的“博南古道”为主线,围绕花桥村和“博南古道”开发与保护,积极打造“点(博南古道博物馆)、线(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为花桥村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带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花桥村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村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拥有博南古道、古县衙、元梅、古税司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马帮文化、宗族谱牒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年12月,花桥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花桥村被省文旅厅评定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年获得大理州“一村一品”名录,年大花桥自然村评定为省级美丽村庄。

永平县人民政府县长字云飞告诉记者:“花桥村的变化是博南镇脱贫攻坚带来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更是脱贫攻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华美‘蜕变’,相信花桥村未来在党中央和省州县各级各部门共关心帮助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必定成为现实。”字云飞县长介绍,永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村落布局,更加注重将保护乡村自然风貌、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相融合,避免“千村一面‘,真正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在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大力倡导文明进步新风尚,更加注重持续净化社会风气,多点发力持续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好更优氛围和环境。”

花桥村的蝶变只是永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永平县财政局局长何正坤介绍说:今年,博南镇持续以种、养和推进文旅融合做强做优文旅产业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柱,以点上示范、片上引领、面上提升为思路,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统筹抓好设施提档、产业升级、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努力建设“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文明、活力”新花桥。

乡村振兴看永平

花桥村“美丽乡村”的蝶变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刘书贵

以造生态宜居村落为突破点,向着“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前进。李群峰摄

从最脏最破旧的村庄成为全镇最美村庄,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仅用二年时间就实现了蝶变。阳春三月,花桥村干净的村道,整齐划一的农房,清澈的河水,竞相绽放的杏花,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勾勒出一幅富有文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村美景。

近年来,永平县博南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统筹抓好设施提档、产业升级、乡风文明建设,精细描绘着当代乡村的“高颜值”画卷。

“破旧村”成“最美村”

在永平县最西端,距西寨镇镇政府19公里处,沿着平坦的乡村道路行驶不到30分钟,便是全镇最美的村子——花桥村。

刚进村,迎面墙上村规民约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里面的“三字歌”让人耳目一新:遵国法、守村规,对儿女、不娇惯,讲平等、不吵嘴,外来客、如亲友……”

“‘三字歌’既顺口又好记,村民们都用自己的行动来遵守。”永平县财政局驻花桥村帮扶干部杨育新说。

曾是村里低收入户,今年69岁的杨三妹对村里的变化最有发言权。杨三妹现在是村里的保洁员,每天吃过早饭后就到自己负责的区域打扫卫生。“村里环境变美了,我和同伴们干活更有成就感。”杨三妹说,现在村民们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保洁工作越来越轻松。

村民杨照武告诉记者,“村里环境变好了,随意倾倒垃圾的人少了,大家都争当‘红户’,不当‘黑户’。”

“通过二年整治,我们村现在是全镇最美的村子。去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今年回家时,有的都认不出自家门了。”花桥村村委副会主任李说。

“以前通村道路崎岖不平,村道也坑坑洼洼,还是泥巴路,19公里要用1个多小时才能到镇上。”驻花桥村帮扶干部杨育新说,“同时,村里羊圈、牛圈都在村民家门口随意搭建,夏天臭气熏天;晚上也没有路灯,村子漆黑一片。”

借助脱贫攻坚,在县委、政府支持下,永平县财政局进驻花桥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以造生态宜居村落为突破点,向着“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努力。年以来,累计投入多万元,硬化道路10条10.73千米,全村22个村民小组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累计投入万元建设活动场所5个、广场1个;累计投入万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5件;完成大龙潭生态修复、花桥小河生态栏道打造、花桥村西寨门建设等项目。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投入多万元,实施了“博南古道”修复工程,实施了博南古道博物馆建设和元梅保护等项目,博南古道博物馆于年9月正式开馆。通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产业融合功能区及乡村旅游、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平台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四大类建设项目,把花桥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古村落。

花桥村通过实施环境整治、人畜饮水改造和道路硬化工程,让“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小庭院”。从去年开始,花桥村还通过整治废弃沟塘,改善危旧农房,打造村里河道风光带景区,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和村子颜值。

博南古道客栈老板杨照武告诉记者:“现在开了客栈、超市,生意也蛮不错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周围的环境也特别的好,让人住着特别舒服。

全民参与提高“颜值”

近年来,花桥村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扶持种植大树杨梅20亩、元梅30亩、云南红梨亩、香橼亩;投入资金.22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能繁母猪头、能繁母牛头。年,全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全力以赴摘帽脱贫的同时,围绕提升村庄整体颜值,花桥村把以前的荒滩整理出来,种成了花海,河道旁修建了栈道,为村民增添了休闲赏花好去处。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花桥村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村划分为3个责任大片区,并在每个责任区域设立监管员,由党员中心户长或村级后备干部担任,形成了人居环境网格式整治责任体系,分段包干靠实责任,确保环境卫生整治不留死角。

今年,花桥村发动全村群众种植行道树余棵,砌成仿古墙70余米,凉亭1座,进一步提升了村子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

三月,一切都在孕育,走进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在小桥流水、青翠竹林的掩映中,花桥格外引人注目,与周边一片片金黄的菜田,一同构成了一幅风景宜人的迷人画卷。

近年来,花桥村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并获评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等荣誉称号。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花桥村在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始终立足产业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示范和乡风文明建设,做到产业规划、乡村生态、农民生产生活与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融合,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治久美。

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花桥村党支部和花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以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有序开展“五清一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四好农村路、移风易俗等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形成花桥村《村规民约》,多措并举带动村民参与清理河道垃圾、村庄杂草、村民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等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昔日杂草丛生、臭气熏天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干净便利的沟渠;昔日的荒草区,今日变成村民心中的休闲广场和法治文化一角;昔日坑坑洼洼、杂草横生的河边小路,今日变成了休闲娱乐的农民公园;昔日残败不堪的村庄,今日变成了乡愁四溢的打卡地。如今眼前所见的这一切美丽景象都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华丽蜕变的效果。

近期,花桥村依托党建文化,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以党风廉政教育宣传为主题的党建文化公园,将党建文化与廉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大融合,实现了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党性教育由党员覆盖到群众的大跨越、新突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9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