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荀超摄影陈羽啸
今年,举世瞩目的三星堆重启发掘,大量珍贵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相继出土,独一无二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而在四川南部的盐源盆地,也有一大批造型独特的青铜器露出清晰的面庞,展示四川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后的又一“青铜王国”。在“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做客该研讨会圆桌论坛,讲述盐源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孙华教授参加圆桌
汉代重要文化区域
盐源县位于凉山州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凉山州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年)设置定笮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建制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也是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盐源县境内皈家堡遗址、老龙头墓葬群和旱船遗址等考古发掘,相继出土石器、铜器、铁器、金器、陶器等万余件。特别是出土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呈现了盐源青铜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
作为一名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教育、研究多年的考古学资深教授,孙华对盐源投注了高度的关切,曾专程赴当地考察、了解。“盐源在西昌盆地、安宁河河谷的一侧。它地势高平,阳光充足,还有盐卤等资源,是古代人们生息、从事农业生活的一个好地方。直到现在,仍有成都的企业家将盐源当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场所。”
盐源青铜文化以盐源盆地为中心,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它既与中原和周边地区同时期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还有许多欧亚草原青铜文明的因素,其文化面貌呈现出独特性与多元性共存的特征。
孙华介绍:“老龙头墓葬群已经公布材料出土的文物主要在西汉前后,这证明盐源在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域。盐源皈家堡遗址的发掘,测年数据在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之间,文化面貌与以云南永平县新光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比较相似,这说明当时滇西与盐源之间文化和人群可能有密切的交往,甚至有滇西的人群来到这个地区,在这里建立聚落,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留下了皈家堡这样的墓地。”
孙华教授参加圆桌
社会等级分层明显
圆桌论坛上,孙华还从已有材料分析当时的社会形态,“从已经发表的资料看,老龙头墓地的墓葬很密集,是有规划有安排的一个墓地。墓地的墓葬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说明墓葬主人的社群也相当复杂,有社会的分层,至少分为三个等级,甚至更多。”
老龙头墓地也有其特殊性——墓地上面原先竖立着两块大石头,可能是立石或者是石柱。“土坑墓上面盖大石板的墓葬也不常见,在我们印象中,在同时期,云南祥云县红土坡有这样的墓葬,但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布,有一批资料在大理州博物馆展出,还有一些存放在祥云县,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在正在整理。”
在随葬器物方面,盐源出土文物与云南地区也有明显的相似性。以盐源的青铜鸟柱为例,“有的墓葬一下子出土好几个这样的东西,在大理州博物馆可以见到一大堆这样的铜器,所以两地也很可能有一些关系。”孙华说,“另外,如果从更早、更远的相似性来看,用大石板把墓的土坑盖住,在东北辽宁庙后山等地也有这样的做法。由于二者时间和空间都相距较远,不一定就存在文化传播的关系,但甚远两地人们在葬墓上体现相似性,这都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