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义工群里,每天都有人分享各地的秋景。加上天气的转变,让人真的觉察到秋天真的来了。
群主10月20号去了西藏,目前将会在西藏定居一小段时间,他说在浙江呆久了,一直想出去走走,但其实他只在浙江呆了半年。他总说只要多走走,就不会想家。
我们问他,他老家在哪呢。
他说在很远的地方。那里有桔梗,有蒲公英也有石榴花,但是没有山没有海。
他今年24岁,但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历经沧桑。结束一天的工作,我们会用一顿丰盛的晚餐来犒劳自己。在饭桌上他会讲故事,讲他不愿意提起的故乡、讲他的西藏梦、他的愤青之路、他的梦中姑娘······
那段日子,是我今年最享受的一段时光。太阳升起,闹铃响了,起床干活,空闲的时候听听大伙唠嗑,傍晚吃完饭去海边走走,坐在礁石上等太阳落下。晚上跟“不熟的朋友们”畅谈,可以随意讲自己的心事,反正他们也不认识我,也不害怕丢脸。
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我还能偷偷乐出声来。
今早刷微博,东篱(
东篱的食事集)分享了几张北京银杏的照片,银杏都黄了,风一吹就飘落,好不漂亮。前天刚去章华寺,想着要去看银杏,但是那儿的银杏正绿着呢,听说人民路的银杏黄了,改天找个时间去看看,不然一下雨都没了。不知不觉,已经11月了,荆州似乎也停留在了秋天,对我而言它现在是秋天,不冷不热,偶尔刮点风,下点雨。要是从地理学的知识上讲,现在应该是深秋。但是这儿可不安分,总觉得它在初秋和深秋之间跳跃。
早上出门要换上薄毛衣,方能不冷。但是中午下班的时候,要把毛衣袖子卷起来,不然就会觉得有点热。
我是一个怕热的人,温度稍微高一点,只要我稍微活动活动就会流汗,所以我也格外的讨厌夏天。在海南生活了十几年,我还是不能习惯夏天,不能忍受流汗。后面到了湖北上大学,度过几年冬天,觉着还是夏天好点,起码不会冻脚。
但是说实话,人,到冷的地方待久了,挨冻能力也增强了。
最近一段时间,事情挺多也很杂。家里的事、学习上的、工作上的、交际上的,似乎每一件都让人很不顺心。
最近实习,做了个案咨询,也做了团体辅导,也参与不少的咨询督导。但是说实话,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选择做这些,因为我总被案例当中来访者的情绪所牵引。有的人无法达到共情,而我是太过于共情。那哪样比较好呢?哪种都不好。
昨天跟朋友聊天,我说我身边要是只剩下我一个人就好了。过自己的生活,每天都不用操心和提心吊胆。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我不愿意跟其他人提起。因为很多时候,我怀着真情实感,把心里的话说出了声,但一旦说出了声,反倒觉得虚情假意。
所以说,情绪、经历,这些私人化的情感还是内化比较好。
好早之前就喜欢一位作者,她叫舒远(
亲爱的舒远),她让我们叫她李春雨。近期她订婚了,不知道为什么,听闻她订婚的消息,我自己很激动,激动过后是心疼。与病魔抗争多年,好在她一直都在慢慢的变好。我们常说她身上结合了她笔下所有女主的特点,她的未婚夫像何东生(舒远笔下一位男主)
每晚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翻看她的微博,翻着翻着就觉得生活其实很有趣,上天也很公平,只有活着才能享受爱与被爱。
是不是现在把空虚都用光了,老了之后就不会空虚呢?但是如果都在年轻的时候都用光了,只剩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纪,是不是就怕死了?
如果可以,我好想永远这么年轻,不经受世事的磨难,静静地生活下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还是时刻要有受苦的精神,然后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
不求做个大富大贵的人,只希望自己做个普通人,做普通的事,与普通人相爱,与普通人相处,过普通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是很多人钦羡的生活,我自然也不例外。但在这样的生活未来到之前,我可以先做好自己。
对于将来的梦想,以及刻骨铭心的恋爱等等,即使描绘不出来,我也朦朦胧胧怀有这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