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农交会)9月26日至2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展示着山西“特”“优”农业的发展成果。作为特色农业资源大省,山西打好“有机旱作”“特色优势”“加工转化”三张牌,加速释放“土特产”优势,努力探索一条“特”“优”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厚植乡“土”打好有机旱作牌羊肥小米、有机藜麦、老陈醋……在农交会的“有机旱作·晋品”展区,琳琅满目的山西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消费者。9月28日,在农交会现场的“有机旱作·晋品”展区陈列的产品。新华社记者柴婷摄“羊肥就是羊粪的意思。”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玉斌说,企业的种植基地是国家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地处山西省武乡县。当地土壤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小米在种植的时候也是用有机发酵羊粪肥。“这样种出来的小米售价能达到每斤20多元,比普通产品高出一两倍。”他说。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虽然降水量偏少,但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为了有效开发乡土资源,山西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不断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让绿色成为山西农业的底色。“有机旱作通俗地讲就是地要越种越肥,土壤要越来越健康,水、土、肥、药、膜等各种资源要高效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说。截至年底,山西省累计制定发布省级有机旱作地方标准98项,在4市15县整建制推进有机旱作示范,建设高粱、谷子等有机旱作农业产业集群,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目前,山西已经在节水增效、化肥减量、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构建起种养结合、用养平衡、资源高效、生态循环、提质增效的有机旱作农业模式。突出“特”色打好特色优势牌在农交会忻州特优农产品展区,一款款藜麦产品引人注目。这种来自南美洲的农产品近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安了家,并发展成为吕梁山深处的特色优势产业。“我们研发的白色藜麦品种易消化,更合适老人和孩子。”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祥云向来往的消费者介绍说,他们不仅生产藜麦原粮,还生产藜麦粥、藜麦饼干、藜麦饮料等产品。9月6日,在静乐县的藜麦产业园里,参观的人士正在品尝藜麦产品。新华社记者柴婷摄这些藜麦产自忻州市静乐县。这个县近年来引进藜麦后,积极培育并认定“静藜号”系列品种,积极推广种植。静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巩亮军说,县里还开展了藜麦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并且配套了专业化年加工20吨的藜麦制种加工车间等。现在,静乐的藜麦种子卖到了甘肃、青海等地。把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农业特色资源集聚起来发展,形成集群效应,是山西特色农业走向优势农业的必然路径。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说,山西近几年持续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和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和西干果五大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专业镇,形成一批带动区集聚区。数据显示,山西先后建设了高粱、苹果、中药材、谷子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4个国家产业强镇,打造了5个省级涉农专业镇和38个市级特优农业专业镇,一批具有山西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正在叫响全国市场。聚焦“产”业打好加工转化牌农交会上,一个烤羊排的展台前飘出阵阵香味,围满了消费者。山西省神池县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薛彪说,现场烤制的羊排来自企业自己的养殖基地。跟传统肉羊养殖企业不同,这家企业注重科技驱动,并且形成了一条从种羊繁育、生态养殖、精细屠宰、精深加工到冷链物流、销售平台、绿色餐厅为一体的全“羊”产业链。好原料要想产生好效益,必须通过加工转化实现产业化。山西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地初加工,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建集群,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经过努力,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多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多亿元。与此同时,山西通过构建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利用农村电商,让众多养在“深闺”里的好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我们对小米、杂粮等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售卖。去年光线上销售额就达到了2.95亿元,预计今年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能达到5亿元。”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景敦说,他们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与传统农副业相结合,为上下游终端用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记者柴婷)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