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乐章金台资讯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v.360xh.com/show-htm-itemid-66346.html

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促发展

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55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内,居住着彝、白、汉、傈僳、回、苗、傣、纳西8个民族,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亲密关系。

平坡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投入资金万元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创建项目,全镇呈现出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景象。

热腾腾的饭菜、飘香的肉汤被端上饭桌,各族群众围坐在一起吃“大锅饭”,这是漾濞县“5·21”地震后,记者在平坡镇高发村集中安置点看到的情形。高发村党总支书记罗明辉说:“地震可能会震垮房屋,却震不垮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越是危难时刻,我们越是像一家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互扶持,心更近,情更浓。”

一起扫除震落的瓦砾、一起添砖加瓦、一起拉起遮雨布……震后,平坡镇石坪村群众开展了生产自救。短时间内各民族群众自发组建起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等54支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道路抢修、抗震救灾物资搬运、群众安置、灾情摸排等工作中。地震发生次日,退伍军人苏永富组织村里的党员们加入到抗震救灾工作。烈日下,大家有序配合,让受灾的村民们及时拿到了物资。

“5·21”震后,高发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卫生室村医张智娟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她的工作是引导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张智娟的丈夫、和平坡镇人大主席罗世雄也是党员,他积极配合村委会做相关的部署工作,协调各方资源;两人的儿子也闻讯从昆明赶回老家,加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在村里,像他们这样全家上阵参加抗震救灾的家庭还有不少。目前,平坡镇恢复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党建引领团结进步筑幸福

近年来,永平县龙街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团结,年,龙街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云南民间艺术之乡”,被大理州委、州政府评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永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优秀平安乡镇”。

“龙街镇党委、镇政府自年开始,结合‘生态、区位、民族’的实际,重点打造‘森林龙街’和‘民族龙街’两大品牌。”龙街镇党委副书记杨婷介绍。

永平县龙街镇属典型的山区镇,平均海拔米,气候温润、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

“这些年龙街镇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古富万宝山、邑俚黄草坝、桂新钟灵山、普渡十字口等都是我们重点打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杨婷说。

龙街镇注重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强化森林防火和林政资源管理、全面启动美丽公路绿色长廊建设、有效保护普渡十字口的88棵古核桃树、深入开展清河行动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

走进龙街村仓房组村民杨丽琴家的小院,一进门就看到一株挂满果子的金桔树,月季、绣球花盛放,菜地里茄子、青菜长势良好。杨丽琴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吃水果。谈起龙街镇的变化,她激动地说:“这几年,我们村各族群众有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对民族团结创建的工作也都很支持。随着村组道路改善、街道整治提升、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真的不一样了,安全感、满意度都提高了。”

“龙街镇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保留着很多民族风俗,彝、苗、傈僳等民族村寨至今还有节庆打歌、对歌等习俗,很多村还有少儿打歌队,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古富村还有‘上刀山、下火海’的习俗表演。安吉村是大理州境内较大的苗族聚居村,歌舞“嘎蒙卡兜”被列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也畅销各地;贵口村为傈僳族相对聚居村,村中尚有葫芦笙、口弦、三弦琴等吹奏制作传承人。”谈起民族文化传承,杨婷如数家珍。

龙街镇妇联专职副主席赵克敏介绍,近年来,龙街镇抓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彝族、回族、苗族、傈僳族民族歌舞文化,不断推介提升文化品牌,苗族“嘎蒙卡兜”、彝族打歌等进校园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民族服饰、绣品等经营主体搭乘电商快车,通过一系列活动,打造了“民族龙街”品牌。

铭记党恩布朗山寨唱新歌

6月21日上午,记者一行从大理出发,一路向南而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海拔多米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狗街村民小组,这是一个布朗族聚居的村落。

站在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跟随落底河村委会副主任刘艳和的步伐,记者一行走进布朗族民族文化陈列馆。刘艳和介绍:“落底河村有布朗族户人。年,落底河村成为全县第一批脱贫出列的行政村。布朗群众感念党恩,在布朗山寨传唱着‘十唱伟大共产党’的歌谣。一唱伟大共产党,翻身农民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唱伟大共产党,吃肉喝酒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歌谣唱出了布朗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心。

“从茅草房到小洋楼,从泥巴路到硬化路,从收入单一到产业化调整,布朗族同胞和全县各族人民一样,都过上了好日子了。”狗街村党支部书记官淑乾介绍。今年34岁的他,在外打工两年半后回到了狗街,开始了种养结合的创业生涯。“年种下15亩沃柑,如今已有5亩多挂果;生猪养殖多头年收入80多万元。”官淑乾自豪地说。

在改善落底河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南涧县大力挖掘布朗族民族文化,投入万元建成布朗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广场,加强布朗族群众与各民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天工作完毕,布朗族群众在民族文化广场唱起歌、跳起舞,赞美共产党,赞美新生活。(记者博达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8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