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八八八举措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杉阳镇永和村金竹塘村民小组

群山郁郁葱葱,稻田翠绿泛黄,乡间水泥路直抵家门口,农家庭院桂花清香袭人。百年大榕树下,年迈的老爷爷兴奋地跟老奶奶聊天……初秋时节,踏入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杉阳镇,脱贫攻坚成果成为眼中和心中的美丽风景。

“阿海寨村莽赵红家以前太可怜了。前年父亲过世,70多岁的母亲做不了活,自己得了肾病,儿子还生病,房子又破又烂,日子特别难过。”“现在好了,病看得起、学上得好,住进了新房子、牛也养起来了,手里的闲钱也有了!”

莽赵红户是杉阳镇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八项帮扶措施托起了一家人“稳稳的幸福”。据帮扶干部介绍,莽赵红户累计享受帮扶资金45万元,其中最大的三笔是医保报销21万元、住房搬迁13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贷款5万元。

永平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县“绣花式”扶贫,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群众心窝里。

“八抓八有”战贫困

抓组织保障,有干部抓脱贫。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统筹指挥,组建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集中调度,选派乡镇党委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前线指挥,形成政令畅通、协调配合、高效运转的扶贫工作体系。

抓制度建设,有政策理脱贫。制定《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和25个行业扶贫三年行动保障方案,把中央和省、州政策精神本土化、具体化,形成部署、管理、筹资、监督、考核“五位一体”的政策制度体系。

抓投入保障,有资金办脱贫。通过上级补助、地方配套、部门整合、定点帮扶、社会捐助、融资贷款等渠道筹资,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03亿元。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香橼丰收,村民喜上眉梢。

抓措施落实,有路径保脱贫。按照“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远期靠教育”思路,精准滴灌,夯实“以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振兴教育为根本”的奔小康路径。

抓社会帮扶,有力量助脱贫。探索建立“校县合作、区县帮扶、市县互动、厅县共建、县企携手、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机制。复旦大学、上海浦东新区、江苏兴化、省人社厅、财政部云南监管局等帮扶单位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企业直接投入或帮助协调各类资金1.8亿元,实施项目个。

抓党建引领,有堡垒带脱贫。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选优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扎实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4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3万元。

抓创新突破,有典型推脱贫。深入挖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案例,如“精准防贫保险”和“朱发兵身残志坚一技脱贫”作为全省典型案例上报国务院扶贫办。

抓巩固提升,有质量保脱贫。深入落实“四个不摘”,切实开展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和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八个到户”拔穷根

博南山鸡

产业扶贫到户。投入16.69亿元,大力发展“五种五养”,实现产业扶持到户全覆盖。

住房保障到户。投资7.99亿元,建设1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改造农村危房户,群众住房安全稳固。

龙街镇邑俚核桃谷

生态扶贫到户。投资1.47亿元,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政策落地生根。

健康扶贫到户。投资1.3亿元,完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等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治、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机制”,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教育扶贫到户。投资6.67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均衡项目,年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精准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贫困学子不失学、有学上、上好学。

社会保障到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符合参保条件的名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农村贫困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美丽的庭院

群众工作到户。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六清七个一”、“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环境卫生“十星评比”等系列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就业培训到户。打造“永平乡厨”“永平绣娘”“永平藤编”等特色培训品牌,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累计培训人次,实现“一户一人”技能培训全覆盖。

“八大典型”励斗志

“明白卡”让脱贫更明白。将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情况、脱贫退出情况等整合进一张表格,粘贴到户、适时更新,该做法在全省总结推广。

“互助金”让贷款更方便。探索出“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长期使用、滚动发展”的贫困村互助金扶贫模式,在全州率先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乡村厨师培训

“小车间”让脱贫更直接。开展藤编、电焊等专项技能扶贫,把“生产车间”搬进农家院,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人、残疾人人“足不出户”增加收益。

“小光伏”让脱贫更稳固。建设村级扶贫电站22个,促进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元,36个贫困村每年每村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大督查”让干部更尽责。组建大督查委员会,实施白、黄、红“三色督办单”制度,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立标杆”让群众更有劲。评选“光荣脱贫户”“最美扶贫人”“脱贫攻坚楷模”,开展“叙帮扶情·述攻坚心”等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靠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在全省率先推行“防贫险”

“防贫险”让脱贫更稳定。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推行“防贫险”,有效破解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困局。

“十星评比”让寨子更干净。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十星评比”,引导群众弘扬好风气、养成好习惯、创造好环境。

云南网通讯员杨福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1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