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学术思想与社会概况,来了解一下

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

文/朝露待日唏

宋朝是一个学术思想转变的时代,这种学术思想就是理学。理学勃兴及其背景,理学的背景最重要的有三端:其(一)南北朝、隋唐之世佛教盛行道教也有相当的改进。道佛二教固然各有其哲理然都太偏于出世,到宋朝这两种思想和儒家的思想就有互相融合而发生一种新哲学的倾向。

其(二)从唐朝以来士风极坏到五代之际尤其气节扫地,如冯道在唐、晋、汉、周之世历事十君不唯不以为耻,反自称为长乐老,做了一篇文字历叙所得的官爵恩宠以为荣耀。如此何以立国?安得不有严整的伦理观念以挽回风气?其(三)历代读儒书的大都墨守前人的成说在理论上既不彻底且不免互相矛盾。

要振兴儒学实在有融会贯通创立一个体系的必要,合此三端理学便勃然而兴了。理学之派别及其变迁,周敦颐湖南道州人住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他故乡地方有一条水流入潇水名为濂溪,莲花峰下也有一条水。他为纪念故乡起见就以濂溪名之,学者因称为濂溪先生。他从道家得到了一张《太极图》,便做了一篇《太极图说》。

把阴阳、五行算做万物的本源其意是把宇宙间的物质,分为水、火、木、金、土五种而以其变化归诸阴阳两力。这本是中国的古说,他说五行的性质各有所偏人是这五种物质构成的,所以其性质也有所偏而要注意于矫正,矫正的工夫在于主静。他还做了一部《通书》也是发挥这个道理的,学者推为宋学的开山,周子之学传之于洛阳二程子。

大程子颢性质宽和主张明白的道理以后,以“诚敬”存之。小程子颐则性质严正,又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具体方法。所谓敬就是一天到晚持守定了不要放松的意思,致知的工夫在于格物。“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出在《大学》上解释很多照小程子的解释,则是对于一事一物都要用心推求不可漫然应付。

他这一种方法是为朱子所采取的,讲理学的人推为正宗。朱子名熹家世是婺源人他却住在福建,他的学问最薄对于宋朝人各种学说都能够批评研究加以折中。所以讲理学的人推他为集大成,北宋时还有张子名载是陕西鄘县横渠镇人。他所著的书名为《正蒙》,认为天地万物根本上只是一种原质所成。

这种原质张子名之为气,气的往来屈伸就是阴阳,生死、消长诸现象莫非一气的变化。人的性质所以有好恶也是由于气的本有迎拒,如此便把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合而为一了。他又根据于此说宇宙万物本是一体,主张把仁爱的量扩张到无限。他所做的《西铭》发挥此意最透,周程张朱之学后人称为濂洛关闽而称这五个人为宋五子。

南渡之后还有金溪陆九渊他的修学方法与朱子不同。朱子是小程一派主张即事物而求其理的,陆子说如此未免支离主张先发人本心之明然后“细细理会去”,他的学说和朱子各明一理俨如双峰的并峙。此外在北宋时还有一位邵康节先生名雍,他是主张观察物理的。他说:我们所以不能明白宇宙的真相,实由对于凡事都把感情掺杂进去之故。

所以主张“以物观物”,他以为宇宙间事物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法则所以喜欢研究数理,这也是哲学中的一派。后世迷信的人把他认作一个偶像却全不是他的本意了。宋时理学派衍于浙东的颇喜讲究礼、乐、兵、刑。南渡以后吕祖谦最为大师。后来永嘉的陈傅良、叶适,永康的陈亮其学也都自成一派,但是讲宋学的人不认为正宗。

宋时讲学的风气是很盛的,晚唐、五代之际书院逐渐兴起,宋时更为兴盛往往有许多学者聚集从事研究。名人所在之地求学的人闻风輚集的亦不少,宋朝人的学问是注重实用的,所以凡事都讲究质实文学也受其影响。

唐时韩柳所提倡的古文至此盛行,诗则除写景之外更注意于言情,把许多唐诗里所没有的材料都加进去了。虽然较诸唐诗欠缺含蓄意味不如唐诗的深长然而诗境确较唐人为恢廓。词学在宋朝更可称为极盛,史学在宋代也是特别发达的。

作者简介:朝露待日唏,爱好娱乐,乐享历史新视角。喜欢探索,热爱写作,用文字表现历史的新鲜事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0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