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阶级和政治
商族在灭夏建立商国之前,一直过着迁徙频繁的生活。商族祖先迁徙的地区,大抵不出今天的山东、河北与河南之间。传到汤时,商族已很强大,为了推翻夏朝,汤首先把夏的与国——韦(河南滑县)、顾(山东范县东南)和昆吾(河北濮阳东)征服,最后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商汤灭夏,在毫(河南濮阳)正式建立了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商统治阶级的最高首领是国王,王占有广大的土地和奴隶,并且掌握着对人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执行着强力的统治。王以下有诸子、诸妇及太师、少师、侯、伯、男等贵族,又总称为“百姓”,有掌握祭祀和占卜的巫史、贞人,有由异族的酋长担任的统治异族的代理人邦伯、侯等。
他们平时的生活和死后都是非常豪华的,武官村贵族的大墓葬中,殉葬物有人、马、车骑,有精美的铜器、陶器、石器,有雕花的骨器等日用品,还有玩弄的犬猴,并发现殉葬的无头人骨数十具。
贵族下面是平民,《尚书》说他们是从事稼穑的“小人”。卜辞中有“王人”,可能与“小人”同一身份。他们是从“百姓”中分化出来的穷人,地位虽比奴隶高一些,但也是被贵族统治、剥削的对象。
商代最底层的阶级是奴隶。奴隶的来源有些是破产的平民,但主要来源则是战争中的俘虏。商族自盘庚迁殷之后,统治人民的国家机构,愈益完备和巩固。最高统治者是商王,商王对人民有生杀之权。商王常自称为“一人”或“余一人”。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惟天子一人为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和商王一同掌握国家大权的还有大批贵族官吏,见于卜辞的官名约有二十多个,如武官有“多马”、“多亚”、“多射”等,史官有“尹”、“多尹”、“乍册”、“卜”、“工”、“史”、“卿史”、“御史”,等等。
古文献和铜器铭文中有“百执事”、“殷正百辟”、“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左昭》四年)。其内容虽不尽可晓,但可见商代官吏是很繁复的。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构成一个统治集团,对人民进行残酷的阶级统治。
商王国为了镇压人民和奴隶,必须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当时大概已有征兵制度,卜辞中常有“登人”的记录,“登人”即征兵之义。军队的编制,有左、中、右三师。除了军队以外,还有刑罚、牢狱等暴力强制机关。古文献上说商有“汤刑”,有“断其手”之法,有“炮烙之法”,有“醢”、“脯”、“劓”。甲骨文中还有些刑具和监狱的象形文字。
总之,商代的国家不仅有军队,而且已有实体的附属物如监狱及刑罚等。说明商朝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了。商代的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除了从经济上剥削和政治上压迫以外,还利用鬼神的信仰对他们进行控制。
商代的最高统治者是王,于是想象鬼神世界也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当时称之为“帝”或“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当然成了万物的主宰;现实的王是受命于天,代表上帝下到人间,来管理主地和人民的。上帝是人们所看不见的,他的基芯心样表现出来呢?那时的人以为可以由占卜得知。占卜是一种专门技术,只有巫祝们才会,这类人物就成了“天人之际”的媒介。他们构成了当时神权政治的指导集团。
商代的经济
商族自进入了定居生活,农业生产有显著的提高,工农业的劳动分工,奴隶制的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商朝很快便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国家。
商代的农业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所依赖的主要生产。甲骨文中出现了大批有关农业的文字,如“农”、“田”、“禾”、“黍”、“麦”、粟”、“坚”、“错”、等。农产品已是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也是氏族贵族们所剥削的王要材料。那时的生产是由贵族强迫平民和奴隶集体耕作,为了增加更大的剥削量,帝王们经常亲自出外巡察,监督生产。卜辞中就有“王勿往省黍”“王其崔藉”的记载。还有关于风雨、丰年、歉年的占卜。
农业兴盛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很有关系。当时的农具有来、耜和收获用具石镰。这些工具大都还是以木石制造的。在殷墟王宫旁曾发现了上千把石镰刀。这些石镰一般都有使用痕迹,显然不是制造工场所藏。大概这些工具为王室或贵族所有,在耕作时才发给被奴役者使用。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也迅速繁盛起来。除了驯养马、牛、羊、鸡、犬、豕外,还驯养大象。牛、羊、鸡、豕的畜养主要是供食用或祭祀。殷代祭祀频繁,用牲数字很大,一次有的多到四五百头,甚至上千头的。
渔猎在殷代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除哎猎外人们还在湖、河中捕鱼。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也发达起来。当时的手工业已经分成很多门类,每门之中,又分成很多专业,生产规模是很大的。其中尤其是青铜手工业最为突出。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食器,如鼎、鬲(读历)、嬴(读彦)、簋(读轨)承酒器如爵、(读甲)、益、卤(读友)、壶、尊,觚等。其他还有兵器、车马饰等。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器高〈带耳)公分,宽77公分,重公斤,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大规模的手工业工场、复杂的分工及专门的技术。
以上所述的殷代手工业的成就和生产水平,都是很高的。这些手工业者必需脱离农业生产,说明手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分工,在商代已经有相当一段历史了。
商代的农业既成为生产的主流,手工业也有这样的发展,这就必然会出现剩余产品和交换行为。《尚书》称殷人“肇牵牛车远服贾”,可见殷代已有了专门的商业。
商代的文化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愈益需要劳动分工,于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也跟着发展起来。商代有一批脱离生产劳动的专业文化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墟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这当然不是中国的原始文字。以前还应当有一个孕育期。从甲骨文以及其他商代文字(如殷代的青铜器铭文、陶文、石玉器铭文等)看来,中国文字在商代后期已经基本成熟。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象形、指事、会意、与形声都使用了。周人说:准殷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可惜殷代的典册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
商代的艺术有着高度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器可以说是当时手工业的代表,又是艺术的伟大的结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数景很大,其形制变化多端,差不多有二三十种。其纹饰具有独特的风格。
殷代青铜艺术的特点是:庄严、神秘、富丽、细致,一方面,反映出氏族贵族阶级利用人民对自然认识不足,有意识地扩大其神秘形象,用以进行恐怖统治,另一方面,也充分老现出殷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艺术天才。他们创造的这些艺术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艺术的精华。
股代的雕刻艺术,如刻在玉、石、骨、象牙、白陶上的纹饰,多与铜器上的相同。其艺术价值也很高。关于商代的音乐,传说早在商汤时已有了“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等乐章。从上述各种艺术品看,可使我们推想到当时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艰苦的环境下,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天才,创造出这些辉煌的艺术作品,真是难能可贵。
商代的灭亡
商朝的统治者在盘庚迁殷之后,政治和经济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可是到了后期,自祖甲以后的商王几乎全是淫暴之主。特别是最末的一个商王纣(帝辛),是个不可一世的暴君,凭借武力对内进行阶级压迫,拼命地剥削奴隶和平民,以满足他的贪欲。他曾大兴土木,南从朝歌,北到邯郸一带,建了很多“离宫别馆”。
他又日夜酗酒,甚至做酒池、肉林。他和其他氏族贵族们群聚在琼宫瑶台,痛饮狂歌,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同时,对外与各方国的矛盾也达到尖锐的程度。他曾发动了对东南夷的连年进攻,把国家的人力物力消耗殆尽,更加重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于是“小民方兴”、“相为敌仇”(《尚书·微子》),奴隶、平民们都起来了。社会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真是“如蝎如糖,如沸如羹”。(《诗经·大雅·荡》)殷王政权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西方周族的酋长武王,联合其他被商压迫的小方国,组成了一支反压迫的队伍,经过几次战役,终于把商王纣打倒,结束了商王朝的黑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