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我家的水管几天不来水了,你赶紧来帮我看看。”7月1日,张学王接到村民肖太华的电话,立即赶回石竹箐村民小组。从肖太华家出门,沿着山路往上走,来到大厂岭岗,张学王停住脚步,指着水管接头对肖太华说:“喏,找到原因了,你家里停水,是因为这里的接头脱落了。”
张学王是一名农村党员,也是大理永平县厂街乡岔路村石竹箐村民小组长,曾经是石竹箐小组最贫困的人,是小组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今天是7月1日,是党的99岁生日,但我要做的和平常一样,都是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他说,忆苦思甜,他最能体会群众生活的不容易,希望多为群众办实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当天上午,张学王早早起床,收好烟田里的抽水机,便赶到村委会,准备参加支部活动,共同庆祝党的生日。接到肖太华的电话,他马上从村里赶回石竹箐,排查解决肖太华家停水的问题。张学王说:“石竹箐历来缺少水源,现在用的自来水是从博南镇东庄村接过来的,石竹箐20户群众,有17户靠这股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水源管护。”
石竹箐水源管理难度较大,所过之处都是毛毛路,赶上雨季,每天都要做疏通管道之类的事,还要趟过一条小河。任村民小组长以来,张学王一直扮演着“大山深处管水人”这一角色。不过,更让人佩服是,在村党总支部的引领下,他找准产业发展路径,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长为一名产业发展带头人。
在脱贫攻坚之前,张学王家人多地少,十分贫困,用他的话说:“要用钱,钱没有;要吃粮,粮不够。”年,他享受到产业贴息贷款等扶持,租赁田地种植10亩烤烟,走上了脱贫之路。年,种植26亩,单烤烟产业一项,实现纯收入8万元。今年,他的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43亩,成为石竹箐烤烟种植第一大户。
“党的政策好,我也不懒惰,这几年我听党的话跟党走,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张学王说,“管好水、管好路、管好人居、当好产业发展带头人,既是为了自己的效益,更是为了群众受益。”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初心。对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只有像张学王一样,重视群众的小事,把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民心。
图文:彭湘榆段先武范军
大理一小区出现严重漏水问题!多方反映,仍无结果,究竟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