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

十三五以来,固镇县广大农村地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但在整治过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是难点,需要逐步解决。

一、发展成效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关键。固镇县围绕“削减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功效”的基本目标,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11个乡镇政府驻地和所有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部建有集中纳管式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现有45个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量以30吨(含30吨)以下总共29个,占比64.44%,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量日处理量以30吨以上总共16个,占比35.56%。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工艺以太阳能微动力+人工湿地为主,总共32个,占比71.11%。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可大大减少了因流域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使生产、生活用水都得到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设计先行。围绕“削减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功效的基本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采取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编制出台了《固镇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年)》,做到有的放矢。

(二)齐抓共管、多方协同。通过建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加强指导、调度、监督及考核,乡镇政府、村居委员会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农户自我管理,直接受益,第三方公司运维公司负责日常运维服务。县政府采用购买第三方治理服务的方式,以“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专业运维机构”为5个连带环节,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的好,管的好,用的上”。

(三)多措并举、分类推进。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距离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比较近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道,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距离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比较远、且人口密集的村庄,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至附近农田水沟或池塘。人口总数较少、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及小型畜禽养殖户、小作坊,采用大三格式化粪池等方式,结合资源化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工艺等就地进行生态处理。人口比较少、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采用小三格式化粪池,结合资源化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工艺等就地进行生态处理。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小而散,农村污水配套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站收水率很低,不能够满足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已经建设的污水管网没有按照规划和污水管道施工规范实施。管网现状管网情况部分良好,大多数管网存在管网长度不足、接户率低、雨污混流等现象,如部分管网埋深不够或高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管道堵塞或排水不畅情况存在;部分农户洗涤等废水未接入管网和错接现象,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浴废水、洗涤废水未做到应纳尽纳。

(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难。

1.责权不明,缺乏运营主体,难以监管。重建设,轻运营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站众多问题的根源。由于建设资金来源不同,建设主体不同,污水站建成投产后,在运行阶段多数为村镇代管,没有明确的责任单位,难以监管。

2.运营管理资金匮乏,难以保证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营。目前污水站的日常维护费用由乡镇、村自筹,年运维费用较高。由于缺少运维资金,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工程无法正常运营。

3.工程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加大运营维护工作量。由于农村中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投资小,建设过程管理不严格,施工过程技术不专业,造成窨井防渗较差或污水管网主管、支管埋深有问题,导致污水不能自流,设施收不到水。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加大了运营维护工作了和运维成本。

4.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不够合理,难以长期稳定运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不够合理,有些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工艺不适合农村实际情况,导致设施运行效果较差,后期维护较为困难。比如在日照不足的地区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污水站,实际运营中常常因为日照不足,导致污水站停运。另外也有盲目选择人工湿地,不考虑维护困难因素,导致人工湿地难以发挥作用。

5.运管技术薄弱,难以做到专业化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有效的运营管理考核制度,对污水站管理的落实情况、管理效果的好坏尚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导致部分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或者不正常运行。

四、相关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财政投入。我县地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牵扯千家万户,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对上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探索通过PPP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结合实际建设成本低、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全方位治理。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按照“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先易后难、全面覆盖”的导向,综合现阶段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和村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治理模式,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优先治理试点示范区村庄、“农整”村庄、城镇周边村庄、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扎实有序推进治理工作。

(三)坚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补齐短板。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对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进行巡查,对需要维护检修的及时处理,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后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5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