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传帮带,青蓝携手同追梦
—献县第五中学—
“教育之本在教师”,教师之间的传承是教育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献县第五中学,有这么一对“好搭档”,他们是张文素老师和郑永超老师,两位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两位资深教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实习教师收获了非常多“干货”,得到了快速地成长。
Part01
张文素老师
GOODTEACHER
我的指导老师张文素老师是一位奋战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还是在听课、课下辅导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张老师对此非常重视。张老师不仅仅对教材分析透彻,更对于学生和学情有独特的认识。比如初三年级现在处于复习阶段,因此张老师在每次课之前都会认真的把卷子做一遍,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提前总结出来;而对于考试结束之后的试卷分析,张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答题情况认真分析本次考试试卷,知道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牢固,方便实施后面的教学计划。
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我听课的过程中,张老师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张老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来选择不同的上课方式,对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班级来说,张老师就会循循善诱,把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给学生总结出来,还会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有时候一两道题就可以讲一节课,可见张老师的“教学功力”十分深厚,并且对于教学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GOODTEACHER
同时,张老师还会主动去听我们的课,并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张老师在听完课之后,会在听课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我在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课下给我提供了更好的讲课思路,也教给我一个道理“一节课不在乎讲了多少道题,而是要把题讲透,哪怕只讲一道题。”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以后在讲课过程中找到了重点,使我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的方式,让自己整节课更加流畅,教姿教态更加自然。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老教师的爱和关怀。
在张老师的身上我不仅仅收获了专业性的知识,更被张老师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所触动。在老师上完课之后,会有很多学生在讲台上围着老师问题,老师也会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对此我深受触动,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像张老师一样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我的学生,对待教育。有幸遇到张老师这么优秀的老师,相信我的实习生涯一定会收获满满。
Part02
郑永超老师
GOODTEACHER
初到五中,年级组李主任带着我们与各自的指导教师见面时,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郑永超老师,当时郑老师正在上课,急于进入实习状态的我选择直接去听课。于是,我与郑老师第一次见面便从听课开始了。课上,郑老师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严师的形象出现在我的内心。我在想,这一定是一位非常严肃认真的教师。
随着实习生活的深入,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虽然要求严格,但却充满耐心,不管对实习生的指导,还是对学生的答疑,总是能够耐心细致地讲解。记得一次活动课,有两位学生过来问题,题虽然不多,但郑老师耐心的讲了一节课,不仅给他们讲解不懂的题目,而且还会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物理上的薄弱点,鼓励他们胜不骄,败不馁。老师告诉我,面对主动问题的同学,可以多鼓励他们,点燃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
GOODTEACHER
郑老师平时教导我要学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对我的实习指导也不拘泥于形式。记得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郑老师用